当前位置:等君归>历史军事>北宋大法官> 第四百三十二章 税战(六)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三十二章 税战(六)(1 / 3)

嗯?吕嘉问与六名司法不约而同地看向李禾。这个答案也并非完全在意料之外,只不过这李禾回答的是非常直接,没有丝毫犹豫,也没有丝毫的感情。这不禁使得不少人是背脊发凉。就这么狠吗?官司打到这里,可没有人在乎秦彪和秦母是什么样德行的人,他们只希望皇庭判税务司有罪。因为这真的关乎着他们的切身利益,在坐的各位,又有几个不偷税漏税。谁又愿意见到一群税警冲到他们家,举起弓箭对着他们,想想都非常可怕啊!饶是苏辙都不禁愣了下,又再问道:“让税警自行判断是否可以击杀?”李禾点点头:“在遇到危险时,税警是可以自行判断。”苏辙十分好奇地问道:“你们就不担心会有税警因公谋私,假借这职权谋害他人?”李禾面无表情地点点头道:“当然担心,故此我们是再三叮嘱税警,秉公执法,就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武器,谁若滥用职权,将是自取灭亡。同时我们税务司在报刊上也多次发表文章,告知百姓,要积极配合税警,若有冤屈,可向皇庭起诉,而不要去与税警发生任何冲突。”苏辙道:“李司务几句叮嘱,就足够了吗?”李禾摇摇头道:“我不知道,但我们确实也做不到更好了。”苏辙皱了下眉头,沉吟少许,抬头看向吕嘉问道:“我问完了。”吕嘉问点点头,又偏头看向另一边的张斐。张斐笑着摇摇头。而当李禾下去之后,吕嘉问又询问张斐、苏辙表示可还有证人,但二人均表示没有。这倒是令苏辙大感意外。目前场面上,张斐并不占优,而且根据之前的官司来看,传召一些出乎意料的证人,乃是张斐最厉害的武器。但这回张斐就只是传召了当事人,并没有传召任何能够令人感到惊讶的证人。难道方才我有什么过失?苏辙不禁暗自思索起来。吕嘉问也没有想到,这回张斐竟然没有传召证人。但既然双方都无证人,那么接下来就到了结案陈词的环节。苏辙率先站起身来,“关于此次税务司突袭秦家一案,这在我朝,是从未发生过的,即便是要查抄百姓家,也是要经过层层审批。而税务司未有经过任何申请,也未有与秦家有过任何交流,便直接出动人马,并且携带大量的武器,破门而入,且将那无辜的秦母吓得大病。虽然税务司一再强调,秦彪身上有着诸多劣迹,故此他们需要采取这种手段。听上去似乎合情合理,但问题是,他们也可以对任何民户采取类似的手段,而他们的依据,仅仅是根据他们的调查,他们判断。如果皇庭不制止这种行为,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将这种手段用到普通百姓身上,关键这种手段,是极其容易伤及无辜,一旦出现人命,谁又来为此负责。而百姓若是知道有这么一支人马,随时可以闯入他们家,谁又怎能安心入眠?故此我希望皇庭判处税务司滥用职权,破坏民宅。”说罢,苏辙就坐下之后。张斐站起身来,他望向对面的苏辙,笑道:“关于苏检控的这种言论,可以说是老调重弹,我都已经听过无数回了。但事实已经告诉我们,这种言论绝不是在关心百姓,也许就只是一种习惯而已,类似于顺口溜之类的。”顺口溜?苏辙稍稍不满地瞧他一眼。王安石低声道:“君实,这小子说得是你吧?”司马光不搭理这厮,心里也在想,这小子是在讽刺老夫吗?吕嘉问也听得有些懵,不禁问道:“你凭何这么说?”“这一切的根源是在于募役法。”张斐解释道:“所有人都知道,为何朝廷要废除之前的差役法,改用募役法,虽然不少人反对募役法,但是没有一个人是赞成差役法的。因为差役法会给百姓带去沉重的负担,这已经是一种共识,尤其是衙前役,而衙前役恰恰也负责催缴税收。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白马乡的耿明,那场官司也是我打得,他就是因为去催缴税收,结果落得家破人亡,而诸如此类的事件,是屡见不鲜,都已经常见到我不需要准备任何例子,来说明这一点。但也有些衙前役,是非常狠绝,利用职权,闯入百姓家里,借收税之名,掠夺百姓的财物,如这种事,也是屡见不鲜。前任开封县知府王鸿,就对此做过非常详细的解释,征缴税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如果征不上税,国家将会难以维持。所以,朝廷应该默许这种行为。而在当时,很多很多大臣都是支持王鸿的,决口不提百姓。但令人不解的是,现在他们却疯狂反对税务司的行动,难道只是因为那些衙前役只是闯入普通百姓的家里,并且无能上他们家收税,而这回税务司则是突袭大地主家?但无论是不是这个原因,都证明一点,这种言论不是在关心百姓的安危,要不然的话,这差役法早就改了。”王安石点点头:“一针见血!”而周边一圈权贵,个个是面色铁青。前来观审的李开,小声向曾巩问道:“曾知府,这小子可怕吧?”曾巩错愕道:“有何可怕的?他说得难道不对吗?”嗯?李开一脸问号的看着他,心想,看来这新知府也非善类啊!苏辙诧异地瞧了眼张斐,心想,这小子比我兄长更加口无遮拦,为什么他却能安然无恙?是我兄长他太耿直了吗?念及苏轼,他心里不禁涌起对兄长的思念。吕嘉问只是听着,没有再打断张斐。张斐又继续言道:“如今制置二府条例司颁布募役法,之前负责催缴税收的衙前役改为税警,但是乡间的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?显然没有,兀自有人偷税漏税。关于这一点,上一个官司已经说明一切。那么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