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50章 献计(1 / 2)

韩佑来了兴趣。

别的事,周恪未必拿手,可与军伍相关的事,没有人比他更懂。

韩佑有所不知的是,今天从城北回来后,周恪给几个尚书们喷了,各部尚书,除了工部外都挨喷了。

兵部首当其冲,就京卫那个熊样的,兵部尚书和属官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
他们也知道京卫很垃圾,只是没想到垃圾到这种程度。

礼部肯定挨骂,连周恪颇为敬重的钱寂都被骂了个狗血喷头。

礼部这衙署就是这样,什么事都能掺和掺和,科举取士、民生百姓,什么都磕只会让他们营养不良,长垣百姓那情况,礼部挨骂挨的不冤。

刑部吴定弼等人也没幸免,四千多人的工营就靠韩佑派人过去掌管,本来就要兼顾着仪刀卫和四季山庄,哪有那么多人手,宵小散播流言,刑部未察觉,有责!

还真别说,吴定弼挺冤的,这种事他们刑部根本插不上手,要是在京中散播流言,归他们管,在京外,又是和韩佑有关,老吴哪里会去管,伤和气。

吏部赵泰被骂的最惨,因为韩佑拿下了旬县三巨头和,京中下县出现这种吸食百姓骨髓的官员,吏部竟然一问三不知,失职!

户部更别提了,大周朝的百姓,天子的子民,救灾花钱要靠韩佑私人掏腰包,户部都是吃化肥长大的吗,钱都哪里去了!

唯独没挨骂的只有工部了,周正怀看着天子骂其他尚书,心里那叫一个暗爽。

天子非但没有骂周正怀,还夸奖了几句,因为周正怀第一时间将大量工料运送到了城北,给韩佑行了很大的方便,算是变相支持救灾了。

天子闹心也就在这两方面,一个是长垣百姓的反应,一个是京卫惨不忍睹的现状。

百姓不信任朝廷,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扭转过来的,需要朝廷君臣团结一心慢慢整改弊病,勇于承担责任。

但是京卫这件事,不能耽误了,一刻都不能耽误了。

周恪比任何人都清楚,南北二关,早晚都会爆发战事,尤其是北关。

北关游牧民族属于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状态,打几年,消停几年,消停几年,又来嘚瑟几年。

南北二关守军,守城倒是绰绰有余,一旦出关作战,城关防御就会极为空虚,这也就导致了如果出现战事,边关守军要出关而战的话,京中京卫就会调派几支,然后沿路集结各道各州府的折冲府府兵,最终接替边关防线。

周恪是知道两关守军战力的,出关作战问题也不大,可要是靠这样的京卫带领折冲府守卫国朝边关,一旦出个闪失被异族哪一支偏军打了进来,乐子可就大了。

“关炆…”周老板面色复杂的说出了一个名字:“还未回京?”

文武摇了摇头:“回了琼州,以身体抱恙为由,已是半年有余。”

“老而不死是为贼也。”周老板骂了一声:“他以为这般拖下去,朕就拿他毫无办法了不成。”

文武点了点头,还真是毫无办法、

韩佑快速回忆了一下,不太确定的问道:“关炆是兵部柱国将军?”

“正是这老匹夫,该杀之人!”

天子干光了一壶酒,骂骂咧咧的。

韩佑没接口,他知道这人。

关炆,前朝以及本朝的柱国将军。

柱国将军有两个,一个是上柱国,一个是柱国,上柱国和尚书平级,柱国和左侍郎平级,不过俩柱国不管兵部任何军务,地位也极为超然。

两个柱国将军唯一的职责就是统辖京卫,也可以理解为卫戍京中。

上柱国算是一把手,柱国算是副手。

前朝倒是有个上柱国将军,夺宫夜的时候死了,死的不明不白的,柱国将军则是关炆。

关炆六十有七,很懂得审时度势,夺宫夜时第一时间宣布效忠前朝大太子,前朝大太子让周恪搞死后,又第一时间宣布效忠周恪,并且在周正怀、孙守廷等老臣“以死逼迫”周恪登基时,也是第一个响应这群老臣的。

周恪登基后倒是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朝堂,也没有触碰世家的核心利益,不过却将京卫的将军、校尉们换了一小部分。

兵部的人都看出来了,周恪极为在乎京卫,也就是军权,朝堂文武自然不会多说什么。

直到登基半年左右,周恪想要换掉关炆了,因为关炆着实是没什么才能,真要是治军有方的话,京城以及皇宫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换了主人。

按道理来说关炆都这么大岁数了,不用天子开口他也应该主动上书请辞,结果不知道是贪恋权位还是其他原因,告假回琼州省亲的时候就一直没回京,拖到了现在,名义上他一直都是柱国将军统领着京卫。

刚才文武点头,意思是说天子还真一点办法没有,在关炆不回京不主动上书请辞的前提下,天子是没办法换掉关炆这个柱国将军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